发布时间:2024-09-02来源:编辑:浏览: 次
近日,融安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介入室团队成功完成一例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术(IVUS),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心内科在精准医疗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病例介绍
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因“活动后胸闷、气紧1年”入院。患者自诉1年前开始在活动后出现胸闷,位于胸骨后,伴有气紧,尤其是在爬上二楼时症状明显,休息后可缓解。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提示: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前降支、回旋支、右冠均有弥漫性重度狭窄。
鉴于患者冠脉血管存在弥漫性病变、钙化和狭窄等复杂情况,手术难度较高,风险较大。心内科团队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在IVUS指导下精准植入支架。通过IVUS检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支架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确保支架的直径和长度与病变部位相匹配,使支架和血管更好地结合。在支架植入后,IVUS进一步对支架的大小、位置、形状、贴壁程度和对称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确保支架充分扩张并良好贴壁。
经过IVUS检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和复查IVUS,整个手术过程不到1小时。复查IVUS和造影结果均显示非常满意的效果,患者术后无任何不适。
近年来,在医联体总院柳铁中心医院的帮扶下,融安县人民医院心内科顺利完成多例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术(IVUS),已成为常规性操作技术。
技术科普
冠脉血管内超声是在传统的冠脉造影基础上,把微型化的超声探头置于导管头端,置入冠脉血管腔内进行显影,被称为术者的“第三只眼”,精准导航,简单说就是在心脏血管内做超声检查。
该技术能够帮助医生精准判断血管斑块病变性质、狭窄程度、血管病变长度及血管直径等,还对判断是否需要植入支架、支架完美贴壁与否及手术风险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病变,如左主干病变、扭曲血管转折部位、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长病变、真性、假性血管瘤、钙化病变(包括钙化程度、血管内膜钙化或外膜钙化的区分)、闭塞病变(超声引导下寻找闭塞开口、判断导丝是否在血管腔内)等,血管内超声均可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客观、合理、安全的手术策略,能更科学、有效地评估冠脉病变性质,尤其在冠脉临界病变、复杂病变和疑难病变的诊疗方面有重大意义。让患者得到更加精准的冠脉介入诊治,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
供 稿|卢玉料
编 辑|韦胜耀
核 稿|韦静梅
责任编辑|张巧芳
审核发布|周虹玲